常州市朝阳中学欢迎您!
·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常州市朝阳中学党、团、民举办元旦迎新主题教育活动  ·品赏朝阳雅韵 礼赞七十校庆 ——常州市朝阳中学举办第九届“朝阳雅韵”元旦迎新文艺汇演暨校园十佳歌手决赛  ·“领巾系责任,朝阳伴成长”——常州市朝阳中学少先队大队成立暨中队辅导员授聘仪式  ·远方近在咫尺,实景课堂任我行——朝阳中学参与“未来教育——实景课堂公开课”研究  
李政涛:教育从倾听开始
发表日期: 2016-05-17   录入者:czcyadmin   访问量:   来源:本站原创

多年以前,我写过一篇《倾听着的教育》,这可能是我已发表的文章中引用率最高的。现在想来,这些文字之所以被许多人关注,触动了众人的心弦,或许在于它引发了 “共生体验”。倾听是教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谁不在倾听和被倾听,谁就不在“生活”,甚至,谁就没有真实地“活着”。


多年以后,当我经历了生命的重重迷雾和万千坎坷,当我亲历了更多的教育现场、教育事件,忽然发现,我对教育的言说,依然无法绕过“倾听”,仍旧需要再次回到这一原点,重新出发。倾听,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思想的原点。


我对倾听的敏感和注重,来自于自身的生命体验。在我的少年时代,因为学习成绩好,做了学生干部,自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宠爱”,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我说出的话,表达的看法,更容易为老师所重视,很明显,一旦我站起来发言,老师的表情是专注和关切的,同学的眼神则是羡慕或嫉妒的……这些都给予我更多主动表达、主动展现自我的勇气,当然,也有了“自我感觉良好”和“神气活现”的资本。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研究生阶段便急转直下。在上海,在华东师大这样的高校里,精英荟萃、高手云集,身边的人,几乎个个都是“人精”,我昔日的优势荡然无存。特别是自己的生理特征,那种异常瘦弱、文弱甚至给人衰弱感的书生长相,很难被人正眼相待,尤其容易被官员们和各种长们所轻视。


即使已经人到中年,只要置于一个陌生的场合,总是容易被忽略被遗忘。即使在熟人社会中,也常常被选择性遗忘。强烈的前后反差,越来越多的寂寞、无奈、苦涩累积之后,促使我转而反省自己的教育经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是否也有一些学生因为我的不愿倾听或缺乏倾听,失去了前行和向上的动力,从而陷入被湮没的自生自灭的境地?这样的反省时常让我额头冒汗,内心激荡不已……


在当下,所谓教育中的“关键事件”“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等,往往都与倾听相关。我能够师从叶澜先生,就与她对我的倾听有关。在我孤独艰难的研究生岁月里,她是少有的能够通过倾听表达对我关注的老师。叶老师有一个记录习惯:在任何一个场合,只要有人发言,她总会记个不停。我很少见到当别人发言的时候,她在旁边看短信、回短信和刷微信的情形,她始终以一种专注的姿态,对待每个人的言说,这是一种倾听的姿态,不是表演和作秀,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发和自觉。


我在她的“教育原理”课上的第一次发言,就享受到了久违的“被倾听”的待遇,她的每一个眼神、动作和姿态,都传递了一个清晰明确的信息:她在倾听我的发言,她在捕捉我所传达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她表达了对我的尊重,让我有了尊严感,尽管我在一群“人精”当中,如此不起眼,如此落寞不堪…


也正因为如此,她引发了我对大学教师的尊重和敬意,使我形成了对身为教师的学者的评价标准:不看他有多少显赫的头衔和身份,也不只是看他有多大的学问和能力,还会从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去观察:他是否能够不加选择地耐心倾听他人的话语和吁求,是否能够对学生,以及其他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平等相待,有尊重之意和尊重之行,是否会对不相识不熟悉的学生或地位比自己低微的同事的信函、短信、邮件有回复,而不是只对上级,对能够为自己带来资源和利益的人有“快速反应”且“呵护备至”…


如果一位名气很大的学者和教师,不能引发我发自内心的尊重,常常是因为他缺乏对别人的倾听,其根源在于“傲慢”,来自于资历、荣誉和地位的傲慢,由此导致对他人的轻慢,拒听和不能倾听,这可能就是人生的常态。


我如此说并不代表自己是一个很会倾听的人,我所经历的各种非议和挫折,往往来自于自己的“闭目塞听”,来自于不会倾听,不能倾听,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漏听”“误听”等。


源于我自身的“教育倾听失败”和对他人不能倾听的“在意”,“倾听”成为我思考教育的起点。其依据在于,“倾听”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本体性要求:人人都有倾听和被倾听的需要。


我们的教育能不能尊重并依据这一需要,着力去发现“倾听需要”,呵护、满足和提升“倾听需要”,我们的教师,是否有倾听的敏感、意识,具有什么样的“倾听能力”和“倾听习惯”,都是教育能否成功的起始所在和关键所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朝阳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学校地址:常州市劳动中路105号  电话:0519-88813492 E-mail: cyzx@czedu.cn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