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朝阳中学欢迎您!
·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常州市朝阳中学党、团、民举办元旦迎新主题教育活动  ·品赏朝阳雅韵 礼赞七十校庆 ——常州市朝阳中学举办第九届“朝阳雅韵”元旦迎新文艺汇演暨校园十佳歌手决赛  ·“领巾系责任,朝阳伴成长”——常州市朝阳中学少先队大队成立暨中队辅导员授聘仪式  ·远方近在咫尺,实景课堂任我行——朝阳中学参与“未来教育——实景课堂公开课”研究  
常州市朝阳中学创建“新优质学校”评估报告
发表日期: 2020-09-30   录入者:王鑫   访问量:   来源:原创

办有温度的教育,育有朝气的新人

——常州市朝阳中学争创“新优质学校”评估报告

2020年9月)

江苏省示范初中——常州市朝阳中学坐落在汤汤古运河畔、巍巍仰苏阁下。学校创办于1950年,前身是“私立常州真理会计补习班”,1953年改为全日制初中,1962年学校增设高中班,1969年市教育局对学校统一编号定名为“常州市第十一中学”,1975年校址由市中心局前街迁至现址,2003年更名为“常州市朝阳中学”。2015年,朝阳中学率先完成原址改造,建筑面积3万平米,总投资达1亿多元,一所环境典雅、设施一流、特色鲜明、人文和谐的现代学校亮相于常州市的东大门。

风雨过后,迎来朝阳。新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紧扣“朝阳”立意,明确了“办有温度的教育,育有朝气的新人”的办学理念,力求不断发掘“朝阳”内涵,创造“朝阳”品牌。这些年来,学校办学业绩可圈可点,师生发展性明显加快,市民认可度不断提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是,一所以“朝阳”命名的新村配套初中,如何赋予它朝阳般温暖、昂扬和创造的独特品质?如何在教育改革千帆竞发的队列中卓尔不群,彰显独有的风姿?如何在70年校庆之际,迎来新蜕变,启动再出发?

我们选择了创建新优质这个平台。学校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创建新优质对于朝阳中学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创建新优质,献礼70年。全校教师众志成城,自加压力,对照常州市新优质学校评估标准,积极筹备,全心投入。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涵咏“朝阳”气质,创生温暖、昂扬和创造的文化场

校园是遇见美好、涵养生命的地方,“朝阳”是温暖、博大和创造的存在。我们努力“朝阳”成为一种文化特质和精神源泉,不断浸润、涵养和激励师生生命,让“朝阳”成为师生的“阳光家园”。我们的校园文化不是请公司设计、包装出来的,而是几年如一日带着情感去实践,思考,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慢慢“生长”出来的。

1.营造温暖而有情趣的校园空间

新朝阳Logo以红黄为底色,呈现书页和翅膀的意象,传递的文化气质是温暖、向上、不断创新和富有情趣:春晖、旭日、追日等楼名及楼名印章、红日东升其道大光的主题雕塑。花圃、果树、池塘、秋千相映成趣,种植园的芬芳化作孩子脸上的笑容,露天棋盘总能吸引成批的孩子,校园吉尼斯项目让更多孩子出彩。食堂自主经营、认领精美小菜园、配置直饮水,为孩子的健康护航;2016年成立常州市“一加”爱心社朝阳分社,常年开展义工活动,彰显“朝阳”大爱,为孩子增亮公益助人的精神底色。2019年,学校应邀参加“一加”爱心社成立20周年专场演出。

学校致力打造图书馆式的校园,将图书流动到教室、走廊,让读书随时随地。开展“向经典致敬,与经典同行”文化艺术节和经典诵读节,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让书香浸润学生生活,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求真向善,尚美崇德。“互联网环境下的读写品质提升”项目被确立为江苏省内涵提升工程。

2.发扬敬业乐群、创新创美的教师文化

温暖、自信、阳光更是朝阳教师的精神名片。学校开展“朝阳精神大讨论”“夸夸我的同事”活动,传承并创新朝阳精神;开展168爱生行动、“百名教师走进千家万户”家访活动;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和月度教师评选,不断砥砺“厚德、睿智、笃行、乐学”的教师精神。开展“我眼中的好老师”“我为老师画漫画”“我为老班写评语”“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微视频宣传融洽师生关系。各种文体活动其乐融融,各种培训、研讨热火朝天,老师得到学生的衷心爱戴,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课后延时辅导受到常州电视台“社会写真”栏目跟踪报道;教师家访和家校恳谈活动被《常州日报》报道。

3.创设健康、昂扬、温馨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朝阳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年轻生命的加油站。通过几年班级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班徽、班歌、班级口号、班级愿景成了标配,大白、雄鹰、巧克力、三叶草等等喜闻乐见的形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不断生长,陪伴和砥砺着年轻生命。每周晨会、主题班会把准时代和成长脉搏;贯穿全年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综合实践课程等是班级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的大好契机,“跟着书本旅游”“走游龙城”“徒步青春”等特色活动又彰显了班级个性。

特别是书香班级创建渐入佳境,师生共商计划,共选书目,小组共读,师生共赏、亲子共品经典篇目;读书沙龙、好书分享、名著阅读小报、朝阳诗会、课本剧表演相得益彰。静悄悄的课堂变革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常态,师生对话交流,打通课内课外,思想激荡碰撞,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也成为了成长共同体。

二、深耕“七彩”德育,化育阳光、自主、担当的新学子

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占比约70%)的现状,学校在整合多方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七彩”德育体系。七彩,寓意出彩人生;七彩,对应不同发展维度(红色——爱国教育;橙色——传统文化教育;金色——公民教育;绿色——环保教育;青色——自我教育;蓝色——生命教育;紫色——科技教育)。围绕“阳光、自主、担当”的育人目标,构建学校七彩德育体系,致力养成学生尚善求真之品性、化育理性批判之精神、增强自主发展之能力。
   一是持续开展七大常规活动。入学、毕业、升旗仪式、晨会、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梦想课程等七大常规活动,让学生在系统规范的活动中增强体验,感悟内化,涵养品德。

我校一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目前,我校已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硬件设施,配备了具有资质的专、兼职心理教师4名。首先,全面摸排,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注特殊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持续跟进,重点突破;设立班级“心理委员”,配合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难题,及时引导,及时干预;其次,开设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做到心理认识与行为指导同步;通过家长沙龙对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共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开设梦想课程《去远方》、《不一样童话,不一样的梦想》、《国际理解》等,引导学生重塑认识,理解梦想的意义,从而坚定信念,强大内心。《江苏教育》(心理健康版,2020第11期)封二整版报道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是开展七大德育主题活动。红色教育——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橙色教育——以“传统文化伴我行”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金色教育——以“未来我能行”为主题的公民教育;绿色教育——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题的环保教育、生态文明教育;青色教育——以 “自主自立自强”为主题的自我教育;蓝色教育——以“生命高于一切”为主题的生命教育;紫色教育——以“我们爱创新”为主题的科技教育。育德于心,成德于行,不断提升育人品质。

三是进行七色学生评价。秉持“进步即优秀”的评价理念,创新学生成长记录手册,重视过程性记录;推行一些非正式评价项目,如每月推出月度学子,由班级申报、年级组进行审核,利用升旗仪式进行隆重表彰,宣读颁奖词。取消传统的三好生评比,采用客观描述性评价,鼓励更多的学生自主申报各类奖项,评选七色阳光少年和朝阳好少年,每学期累计获奖学生人数超过全校人数的一半。同学们在评价中比照榜样,追求超越,自信乐观。

四是锤炼德多支育队伍。坚持大德育观,树立全员育德、全社会育德的意识,真正体现“德育为首”的工作理念,锤炼德育工作队伍。通过每周例会、校本培训、专题研讨、师徒结对、专家讲座、外出参观、在线学习、读书分享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宽德育工作者的视野,提升德育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充分挖掘校内外多方资源,整合班主任、任课教师、退休教师、社区人员、家长志愿者、优秀校友、社会公益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全方位渗透德育教育,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学校到社会,构建“人人都是育人者”的积极局面,润物无声地化育学生人格。

五是建立家校育人共同体。学校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占比约7成,家长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多年来,学校直面家庭教育问题,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成立家长沙龙,以读书会和沙龙形式展开,密切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焦点问题、社会化问题和家长的需求,结合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特点,从实际出发,进行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命题思考,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发展家长志愿者,参与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晨检到放学,从校内到校外,共同推动学校建设与发展;举行家校恳谈日活动,推进全员家访等,形成了一些经验和特色。有《朝阳中学:“家长沙龙”创新家校沟通新方式》(《常州日报》2017年1月26日)、《朝阳中学家访日常化》(《常州晚报》2018年12月27日)等报道。2018年、2019年,省、市关工委在我校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现场会,学校还受邀参加“长三角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介绍做法。

三、打造“朝阳”课程,追求品质和特色共生共长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学校课程建设瞄准核心素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基础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原则,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形成“赤之重、橙之健、绿之灵、金之辉、青之跃、蓝之博、紫之贵”的七彩朝阳课程图谱。

1.“朝阳”课程体系逐步优化

努力构建跨学科、重体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让孩子在发现自己的同时发现世界,在编织当下生活的同时编织未来。

1)国家课程开齐开足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基于校情进行校本化实施,初步形成各学科的课程实施方案。地理课程已经实现了教材统整,校本化实施水平在全市领先。

图片1.png 

常州市朝阳中学课程体系

分类

科目设置

基础性课程

语言文学类

语文、英语

数学类

数学

社会科学类

道法、历史、地理

自然科学类

物理、化学、生物

技术类

信息技术

艺术类

音乐、美术

体育类

体育

拓展性课程

自主拓展类

学科类

读书讲坛、数学挑战、奇妙的化学、生活中的物理

(根据需求开展讲座、竞赛、报告会,每周五下午)

校本社团类

人文素养类

小记者、演讲主持、

艺术素养类

诗文欣赏、文学创作、戏剧、书法、声乐、葫芦丝、古筝、舞蹈、合唱

科技素养类

探究实验、科技创新、机器人、头奥、军事物理、生物科学

身体素养类

中华武术、健美操、搏击操、排球、篮球、乒乓球、舞龙、空竹、绳毽

信息素养类

网页制作、编程

全员拓展类

专题教育类

成长指导

食育、心理健康、礼仪、生命教育

德育主题月活动

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感恩节……

讲座类

法制、消防、饮食、预防艾滋病、

预防毒品

班团队活动

根据年级和班级需要自主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

劳技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

研究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守正出新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一是规范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结合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密切学生与生活、自然、社会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七年级以“民族传统文化”“科技与生活”“劳技与创新”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自主组成研究小组,每班6-8个课题;八年级依托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基地——东坡公园,邀请校内有关老师和公园管理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开展活动。活动开展规范过程管理。一是课程时间规范。七年级每周一节集中授课,每学期一次社会实践,按照布置的研究和学习任务进行,有反馈,有评比,有展示;八年级采用集中方式完成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二是集备要求规范。综合实践集备组每周集备,由分管教学校长、分管教学主任与任课教师一起参与;任课教师参加市综合实践教研活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近三年参与常州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均有获奖。

二是做实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针对学校和各年级学生实际,借助朝阳社区、茶山街道卫生中心、常州公安社会动员体验中心、东坡公园、常州恐龙园、常州市刘国钧高职校、旅游商贸高职校、常州一加爱心社等外部力量,丰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课程内容和资源。学校是常州一加爱心社的首家中学分社,并担纲一加爱心社成立20周年出场节目。

三是做优劳动与技术教育。劳技教育以项目设计与制作和躬身劳作为主要形式,依托学校与东南村共建的精美小菜园、校内阳光种植园、食堂等食育课程资源,融合生物等多学科开展劳技教育实践活动。借助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丰富课程资源,增强实操性体验,完善课程管理和评价。

3)校本课程适时适度适势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一是课程适时。即把校本课程纳入课程表中,采用学生选修、走班上课的形式,每周每班安排1课时,小班式教学。

二是内容适度。按照“民族文化”“阳光生活”“食育文化”、“学科素养”分类,立足本校实际,注意挖掘家长和社区资源,联合职业学校,采取引进和独立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开设约20门课程。近三年,教师独立开发课程有《书法》、《太极功夫》、《葫芦丝》、《古筝》、《女篮》、《合唱》、《头脑奥林匹克》、《剪纸》、《魔方》、《趣味英语》、《创意手工》、《纂刻》、《装饰画》、《文海拾贝》、《创客未来3D打印》、《阳光种植园》、《模拟法庭》等;外聘课程有《戏剧社》、《象棋》、《素描与水彩画》、《播音与主持》、《无线电装配与调试》、《茶艺》、《日语基础》、《探索心理学的奥秘》、《古诗吟诵》等。其中不少已成为精品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三是形式适宜。校本课程呈现形式应时应势而定,以满足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准。比如疫情期间采取了线上授课方式,利用小蚂蚁平台,一周一节录播课,学生利用周末或空余时间在家选择性学习,附以必要的检查反馈。

2.特色课程品质不断提升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继承和发扬,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特色课程。

1)读写课程受到市内外瞩目

我国是一个文化古国,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全民阅读”连续7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读写能力也是终身能力,读写也是对生命的滋养,尤其是对青年学生。尤其是对我校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言,特别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自信心,乃至放大人生格局。经过几年努力,我校“互联网时代的读写品质提升”项目被评为江苏省基础内涵提升项目和常州市品格提升工程。

一是营造良好的读写氛围。学校致力于打造图书馆式的校园,全天候开放图书馆,并将图书流动到走廊,为每一间教室配备图书架,让读书随时随地。安装朗读亭,让读写在互联网时代随时随地并成为享受。推动家庭亲子共读,通过早晨诵读、午间默读、睡前家庭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校园读写风气渐浓,仰苏阁文学社有50多名成员,定期开展活动,《初中生世界》、《常州教育报》专版介绍并刊登作品。

二是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建设好展示的平台,让校报、广播站、文学社、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成为读写的载体,让读写传播更加便捷。组织好校内读写活动,书香班级创建渐入佳境,学校层面的读写活动贯穿全年,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主题读写活动,将古诗词配画活动、朝阳诗会、经典片段改编、课本剧表演、“身临其境”配音大赛、“致敬经典”文艺汇演打造成师生参与度高、喜闻乐见的经典活动。近两年来,指导学生获得省市作文大赛、读书征文、诗词创作大赛、美文推荐等活动一、二等奖30人次;指导学生作文发表80余篇次。

三是形成读写融合的有机体系。一方面,立足课堂,指导读写。注重多种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利用课文资源,通过仿写、续写、改写等,心慕手追,以读促写。另一方面,课内课外,融通读写。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得益于课外”。比如阅读内容的迁移、阅读主题的迁移、文章作者的迁移。有效开展仿写、续写、改编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方面,注重梯度,专项突破。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区分读写能力梯度,进行针对性训练。阅读方面:第一梯度,在阅读时能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再造想象理解阅读材料;第二梯度,在阅读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理解阅读对象的思想内容;第三梯度,能对阅读材料进行批判性性、创造性思考。第一梯度,不怕写作: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的源泉。第二梯度,乐于写作: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让学生获得愉快的写作体验。第三梯度,个性写作: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富有创意。

四是注重过程,多元评价。客观地记录学生的读写状况,对具体环节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建立长效机制;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注重多元评价:除了口头评价、随机评价,还有展示性、表现性评价;除了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如沙龙、交流、辩论、表演等;注重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注重评价语言准确,有针对性;富有情感,有感染性;强调个性,有启迪性。学校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每月评选读书之星,引领读书,尚美崇德。

2)食育课程先行示范

我校是常州市食育课程试点校,以课程思想建设,以阳光百草园、精美菜园为基地,以朝阳食堂为平台,充分发挥食育的育人价值。

一是彰显“健康第一”。自2016年8月起,在教育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学校采取了“1+1”自主经营模式。学校是作为经营主体的“1”,通过政府平台招聘管理公司,实现服务外包,受聘公司是作为服务主体的“1”。学校掌握了人、财、物,就把对孩子健康的护卫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种自主经营模式带来了积极变化。管理更加专业:正规餐饮公司专业的团队、严格的标准、规范的流程让学校食堂健康运行有了保障,也免除了用工方面的隐患。安全更有保障:每天早晨供货商(由政府招标产生若干具备资质的商家,再通过每月报价、竞争产生)配送新鲜食材,学校、家长、委托管理团队三方验菜;从食用油、大米、面粉到调料,全部使用品牌食材乃至名牌食材;专门配备了农药残留检测仪器,严格把关。营养更加可靠:在专业营养师指导下,注重荤素搭配,优化菜肴品种和制作工艺。针对现在学生吃得过于精细不利健康,每周特别供应粗粮米饭。学校每周公示菜谱上网,而且是带量供应(比如:大排100克、鸡块110克、小排120克、鸭腿125克)。此外,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超过一半,不少孩子在路边摊解决早餐甚至不吃早餐,食堂自营后,能为他们提供可口而廉价的早餐;还能在大雪纷飞的时候为孩子熬制热腾腾的红糖姜汤,在骄阳似火的夏日提供甘甜多汁的水果,也能在传统节日送给孩子们寓意美好的苹果和糕、粽。

学校全心全意办好食堂,赢得了家长的交口称赞,主动到食堂开展志愿服务。在对食堂满意度匿名调查中,学生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9%。

二是体现“育人为先”。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丰富活动载体,努力实现“把食堂变课堂,从餐桌到课桌”,提升育人品质。一方面,加强食育的基地建设。打造校内有特色的“阳光百草园”,由班级承包认养;并在市农委的帮助下认养了校外种植基地,引导学生珍惜粮食、勤奋耕耘、热爱劳动的美德,培育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珍惜和热爱,并潜移默化地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第二方面,尝试开展“一班一日”食育基地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食品制作、加工流程,同时提供部分岗位让学生参与摘菜、淘米、打饭、洗碗、整理餐桌等实践岗位,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尊重劳动成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第三方面,开展“文明食堂、文化食堂”建设。挖掘传统文化中关于“食育”方面的内容,征集并布置文明标语及师生的书画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就餐礼仪,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光盘行动”,争做“勤俭之星”、争创“光盘行动”优胜班级;开展“优秀就餐小组”评比、“创意餐桌文化”布置;增设图书阅读区,让食堂变课堂,书香与饭香绕梁不绝。第四方面,开展食育主题实践活动。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如在3月27日“世界地球日”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加强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班级开展“节粮节水节电”主题班会活动,结合厨余垃圾处理推动实行垃圾分类行动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围绕“我的早餐在哪里?”“哪些是垃圾食品?”“哪些就餐习惯不文明?”“校园周边流动摊点卫生状况”等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第五方面,开展食育宣讲活动。布置好校园“健康大道”,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就餐礼仪教育,普及中华文明传统中的“食礼”、了解餐饮中基本仪态、餐具使用、菜品食用等方面的文明礼仪。

三是产生辐射效应。从教室到校园:班主任利用晨会、班会等契机常态化开展饮食教育,学校利用食堂对健康饮食、科学饮食进行恰如其分的宣传,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健康饮食的正确认识,养成餐饮礼仪,更通过学生参与的三级制食堂自主管理(学生自管--小组管理—班级管理),真正参与学校管理,锻炼管理能力。从校园到家庭: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参与到食育建设中来,到食堂进行志愿服务,不仅能使家长关注学生健康饮食,同时又能以身示范,教育学生珍惜粮食,还能引导学生文明就餐。重要节日班级家委会还可以主动进班开展了食育活动,通过家校联手提升了学生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校内到校外:蒋士绚副校长的《食育进校园之浅见》发表于《初中生世界》(2018年第7期);在2018年常州市教育局组织的生命教育月活动中,我校申报的“把食堂变课堂,从餐桌到课桌”案例获二等奖;2016年11月18日,教育局在省常中召开局属学校食堂会议,校领导在会上介绍我校食堂自营经验;2018年2月5日,教育局在少年宫召开局属学校食堂工作会议,殷涛校长做了题为《让孩子好好吃顿饭》的食堂自营经验介绍;2017年5月19日,《环球时报》教育专版用“让朝阳之光洒向每个孩子”对我校的办学情况做了整版介绍,其中以“舌尖上的朝阳:做好这件天大的好事”对我校食堂自营情况做了详细报道;同一天,《常州新周刊》用“听从孩子内心的呼唤”为题对我校食堂自营情况做了详细报道;2018年5月14日,《常州日报》用了题为“各初中校别出心裁祝福考生”对我校食堂免费为所有学生提供寓意“高中”的步步糕和粽子进行了报道;同一天,常州手机台也对此进行了报道;2018年9月3日,澎湃新闻以《自己采摘的学生午餐:常州朝阳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为题,以视频直播和文字报道的方式进行了宣传;2018年10月,常州晚报以《“1+1”自主经营,朝阳中学食堂又有新尝试》为题进行了报道;2019年2月,新华日报以《开学了,孩子们在学校吃得咋样》为题进行了报道;2019年4月,常州新周刊以《校长陪餐:守护学生舌尖安全》为题,整版报道;2019年9月,常州日报以《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饱、吃得好”》为题进行报道;2020年9月,常州电视台以《校长为一粒米代言,让学校食堂有食欲也有“食育”》为题进行报道。学校食育项目获得2018年教育局创先争优项目评比一等奖。

3)七彩体育课程建设出彩

作为常州市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第一批试点学校,我校经过三年的实践改革,已经形成有朝阳特色的“七彩体育课程”,获得常州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实验学校评估二等奖。

“七彩体育课程体系”,全面整合学校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社会力量等资源,结合学校“弘扬民族文化”办学特色,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因素,进行统筹开发,形成了以“基础课程+传统课程+活动课程”为主干的中枢课程体系,以大课间、校园体育活动、校内外体育竞赛、社会活动、家校共育为枝叶的课程拓展领域。我校七八年级实施每周2节基础课程+1节传统课程+2节活动课程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跑跳投”、“体操”、“球类”等技能的基础上,学会一项传统体育技能,发展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传统体育课程经过3年的打磨,创设了“舞龙、空竹、武术、绳毽”四个精品课程,在校园里刮起一股“中国风”,尤其是空竹项目,多次组队参加省市级邀请赛,还通过直播传播到海外。活动课程是学生选课模式,开设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街舞、飞盘、象棋等课程,体育专职教师和聘请社会师资,共同开发,走班教学,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我校的大课间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体育课程新体系”,以“武术操”为集体操练形式,以“一班一品”自主活动为特色彰显,展现了大课间的丰富多彩。校园体育活动除了一年一度的“阳光体育节”,还举行了“传统体育节”“校园吉尼斯”“篮球节”等活动;艺术节上“中华武术”“炫彩街舞”等的表演也展示了精彩的节目。校外体育竞赛更是收获喜人:育苗杯进入团体前八,在初级中学中名列前茅;获得常州市女子篮球比赛第三名、武术比赛第四名,还有空竹国际邀请赛二等奖;张佳琪同学荣获2018年江苏省运动会体操团体金牌、2019年全国青运会团体第7名、2019年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第八名……三年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朝阳中学体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特色之路。

四、打造“问题化”课堂,筑牢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问题化课堂” 建设为抓手,注重常态研究,加强范式研究,逐步开展评价研究,通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体现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

1.问题化课堂源自对规律和现状的深刻认识

一是回归学习的本质。问题化学习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行知说:学问千千万,起始是一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

二是基于对办学理念的践行。在这所以朝阳命名的学校,如何“办有温度的教育,育有朝气的新人”?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超过70%,均衡分班的背景下,如何基于差异,乃至让差异成为资源?2016年春天,我们开启了问题导学式课堂变革之路。

2.问题化课堂研究循序渐进

对于“问题化课堂”研究,我们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校本化改造后的实践,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借助资源、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三轮驱动,也是推进我校问题化学习的三驾马车。

一是摸索学习阶段(2016.5-2018.8)。2016年春天,我们开启了1.0版本的课改之路,称为问题导学式课堂,形成了课堂五环节和评价量表。在理论学习、课堂研究等多层面开展探索,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观念逐渐厘清,方法不断丰富,课堂初见雏形。教育局委托的第三方评估公司——上海思来氏专家问诊后认为:我校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教师善于设疑,以疑启智。

2017年,在上海问题化学习研究所的指导下,通过专家讲座和专著研读,母体校跟岗学习和培训,模仿试水问题化学习。按照“教”以“学”为基础,“学”以“系统的问题”为载体,“问题”以“搜集、暴露、解决”为主线,“搜集、暴露、解决”以“学材、学单”为工具的基本形态和操作要点,引导学生构建问题系统,形成朝阳五环课堂范式。研究了1年后,我们顺利申报了市级课题“基于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实践研究”,并分解为各组的子课题,纲举目张,整合起全校各学科组的力量,成功成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的基地学校。

二是初步实施阶段(2018.9-2019.6)。成立了由各学科优秀教师组成的种子团队,先学先试,每月开设研究课,全校开展跨学科教研、评课和问题化学习读书交流会,形成了“品文学道”“课堂观道”“方堂问道”“继学悟道”等环环相扣的研修系统。借助“寻道朝阳”系列活动,引进来、走出去,着力培养一批学校各个教研组在问题化学习实践上的业务骨干,以点带面,带动整个教研集备的学习和研究,为学校层面的实践做好准备。研究2年后,我们开始以“三单编制”为抓手聚焦作业分层,既是问题化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对问题化学习的有效诊断和导向。

三是全面实践阶段(2019.9- )。发布《常州市朝阳中学“问题化学习”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常州市朝阳中学问题化学习课型范式实施意见》,通过“三课”研究,全级部、全组别、全人员参与,校领导和中层蹲点抓落实。每个备课组开展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微课题研究,注重课例研究,提升课程实施能力;重视提优补差,试点走班教学,开展各种补偿性或拓展性的教学活动。2019年11月以来,累计开设校级及以上问题化学习公开课50余节。

3.问题化课堂初步收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问题化课堂让老师的兴奋点始终聚焦课堂,聚焦学科素养,聚焦学生,发展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师生发展呈现出可喜的状态,一方面,学生的自主性被激发了,课堂活跃、灵动而富有创造气质;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抓手,基于问题化学习的研究、案例、论文频频见诸报端或问鼎多项评比,并受邀参加市级层面的经验介绍。

学校现已成为上海问题化学习研究所的实验基地学校、上海梦想基金会“学习共同体”实验学校、江苏省互联网+学习模式研究的项目学校,广泛的资源和先进的平台给与学校课堂改革的强劲发展动力。同时,我们的问题化学习联盟也在不断壮大。我校承办了首届沪皖苏问题化学习现场会,第二届在广德水到渠成,更有多所学校参与,全县主要学科代表参加了现场活动。

 五、开展“问题式”研修,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人的因素是最根本的因素,人的发展是最终极的发展。学校以校本研修为基础,以问题研究为引领,构建学习、研究、交流、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专业发展共同体。

1.提升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学校发展,决策在高层,赢在中层。一是实行中层干部全员竞聘,充实新鲜血液,激发干部活力。2018年暑假开展中层干部全员竞聘工作,同时进行部门设置调整,专设课程发展处和学生发展处,进一步强化课程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增强问题意识,行政办公会和日常管理中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提升”促进中层干部不断思考工作,提升能力。三是强化项目式管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活力,提升执行力,体现创造力;同时注重督导评估,促进个人和学校的现代化发展。

2.加强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能建设 

班主任工作既要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与时俱进。一是注重传帮带。建立班主任导师制和师徒结对制度,既设立校级层面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也进行年级层面的师徒结对,助力更多的年轻班主任尽快成长。二是注重实操培训。班主任例会成为经验分享会、引领提升会,针对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和微讲座通过为班主任提供切实帮助。三是注重学习充电。邀请校内外优秀班主任、教育专家讲座指导,推荐阅读书目,每学年参加省、市各级培训达到80人次。四是让班主任成为最受尊重的群体。每学年举行班主任节,讲述“我的德育故事”,开展“做一名有魅力的班主任”大讨论,班主任心理音乐团辅和“班主任个性化发展之路”等专题德育沙龙。每个教师节评选功勋班主任,每年毕业典礼为班主任专门颁奖,各项评优评先向班主任倾斜。

3年来,朝阳中学德育工作者共有35人次在各类评比和竞赛中获奖,其中沈越老师被评为常州市2018年高级班主任;赵琪老师被评为常州市2018年骨干班主任;赵琪老师获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周蓓姿老师获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3.助力学科教师专业提升

教师怎样,学生就怎样。学校管理重心下移,通过全员竞聘教研组长选聘德能兼备者担任学科组领头羊,通过优秀备课组展评激发基层活力。

一是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课堂教学常规建设,加强行政管理力度。教导处加强对备课笔记、教研活动、集备活动等的检查,在原有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的基础上,又制定《朝阳中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管理办法》、《朝阳中学教材、教辅征订工作管理办法》《备课组活动记录》《朝阳中学教学常规检查表》《电子教案模板》《常州市朝阳中学优秀备课组考核评价方案》等制度,细化作业布置和批改和教材、教辅征订的各项要求,明确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在学科教学质量上的责任。课任教师认真、自觉执行教学常规的意识逐步增强,加强教学常规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也不断强化。

二是以有效平台打造学习共同体。认真落实“六个一”教研制度(包括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一门校本课程、一项学生活动、一次教研组主题学科论坛、一个科研课题、一个备课组资料包);阅读研修常态化,利用微信、QQ群不定时分享优秀文章;为老师购置优秀教育书籍;开展读书评比交流。建设新朝阳讲坛,围绕如“我们今天这样做老师”“新技术,新教学”“敢问路在何方”“打造完美教室”等专题,鼓励人人上台,人人能讲,人人会讲。做好“起点工作室”,聘请名师领衔,开展读书、说课、演讲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挖掘校内名班主任资源,开设3 个名班主任工作室,以项目引领队伍发展。

三是建立“问题即课题”的校本科研体系。学校重视研修工作,提出“问题即课题”,鼓励老师在研究中提升能力,获得职业幸福感。学校邀请专家讲座,派老师外出学习,研究氛围日趋浓烈,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了较大的进步。顺利完成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可操作性研究》的结题,成功申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3个,《基于DIS的初中化学实验的开发实践研究》为市教育科学十三五第一批重点课题,《初中物理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和《中小学写作教学的衔接研究》为市教育科学十三五第一批立项课题,《基于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变革研究》和《初中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为市教育科学十三五第二批备案课题。目前在研市级课题4个,备案2个。另外,围绕学校问题化学习以及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教学改革,各学科组积极开展基于本学科的校级课题研究,在研课题8个,已经顺利结题3个,有效促进了学科组内校本研究。 

四是建立激励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学校已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并通过评选“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非正式评价,积极引导教师。特别注重以优秀备课组评比激发活力。备课组作为教师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能更加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备课组评比每学期一次,平时各备课组积累素材,学期结束时进行反思自评,制作PPT,总结交流,展示备课组建设成效。我校优秀备课组评比注重三个维度:常规建设、课改研究、师生获奖。评比要素分七大块:师德建设、规范执行、教学活动、教育科研、信息化研究、问题导学式课堂、师生获奖等。

现任教职工与学生比达1:11.35,音乐、体育、美术100%配备配齐专职教师,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各1名。学校共有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共85人,中学高级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8%,中学一级教师29人,中学二级教师19人,见习期教师5人,老中青梯队分明,全校教师平均年龄37岁,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教师学历达标,其中15人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率达18%,69人大学本科,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率达99%。所有教师均持有教师资格证。优秀教师24人,其中1人特后,2人学带,8人市骨干教师,6人教学能手,7人教坛新秀,占学校教师比例28%。近三年,共有3人新加入市五级梯队行列,1人获高级校长,2人获高级班主任,1人获骨干班主任。三年来,教师在省市教师基本功、评优课获市二等奖以上20人次(其中一等奖 6 人次)

六、借力“催化型”技术,建设“人人时时处处”的智慧校园

学校作为全“数字化学点学校,持信息技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建设“互联+教育”智慧校园,注重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以期实现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弯道超越。

1.全面营造,优化信息化生态

学校率先在局属校中完成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创设了地理专用教室、小蚂蚁数字平台、梦想教室、青果在线等多种数字化学习平台。并在信息传送、数据分析、校园安全、就餐、图书借阅、家校沟通上得到广泛运用。全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组建“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引领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题研究,组织课件、微课等设计制作评比,营造了建设智慧校园的良好生态。教师参加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重大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多名教师在省市信息化教学竞赛中获奖。

2.勇于探索,践行融媒体教学

学校依托创设的多型数字化学习平台,引领教师勇于变革传统教学,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每位老师均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用好“青果在线”“洋葱数学”“口语100”等免费平台,利用网络阅卷、普九英语人机对话等辅助教学。尝试地理专用教室、小蚂蚁数字平台、梦想教室、四中网校翻转课堂开展自主学习,全校学生参与“青果在线”学习。我校是省基础教育前瞻性重大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研究的初中地理学科领衔学校、语文学科参与学校,并作为领衔学校率先完成开题、率先出成果、率先结题,我校E学习项目组荣获市先进集体,雷开峰老师获评先进个人。

3.开放共享,放大优质教育效应

学校秉持开放共享理念,积极参与“小蚂蚁”移动教学平台千校共建项目,与广东、云南、重庆和香港等地学校开展异地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或教研活动,参与全球首次跨国实景课堂教学,举办江苏省首节跨省实景课堂教学研究课,让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互联共享。2017-2019学年,我校共参与实景课堂、远程课堂教学共25节课。《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慧校园实践探索》已成为新的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项目。

七、倾情“新朝阳”,校长砥砺谋发展

殷涛校长2015年起担任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他倾情教育,热爱学生,保持初心,敢为人先。他深信并践行:教育者的使命是理解、发现和引领孩子,又在跟孩子的生命砥砺中丰富和完善着自身;人生为一大事而来,教育就是自己一生的大事。

1.坚持文化立校

他意识到,朝阳中学作为一所老校,历史底蕴深厚,并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学校精神,既值得继承,也有利于开拓。抓住原地新建的契机,以“朝(zhāo)阳”立意,在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不断发掘“朝阳”内涵,让“朝阳”成为一种文化特质和精神源泉,不断浸润、涵养和激励师生生命,提升“朝阳”文化辨识度提升办学品位。例如对于楼宇的命名、主题雕塑的设立,在广大教师(含退休教师)中进行“朝阳精神”大讨论,并明确了新时代的教师精神:厚德、睿思、笃行、乐业。除了通过“朝阳讲坛”开展师德演讲、“夸夸我身边的朝阳人”,让朝阳精神随处可见。同时在学生中进行“朝阳学子精神”讨论,明确为:阳光、负责、坚持、超越。注重评选“朝阳好教师”“朝阳好少年”“月度教师”“月度学子”,特制奖状和颁奖词,让师生自觉地见贤思齐,不断强化对朝阳精神的认同感。几年来,学校为来自南京、无锡、上海、桂林、长沙、韶关等多地的教育代表团做了学校文化建设经验分享。

2.坚持依法办学

他认为,管理要“管”,更在于“理”;在学校,管理更常态地体现为服务和引导。学校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打造一支有情怀、有能力、肯服务、能创新的管理团队,致力于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

一是制度保障到位。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章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常教法〔2016〕3号),制定了《常州市朝阳中学章程》,涉及教育教学、人事、财务、招生等各个方面,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每学期在教工大会上作学校财务报告;严格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每年召开两次教代会,认真处理教代会提案,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在教代会述职,接受群众民主评议。在每年的教师招聘、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评优评先以及绩效考核奖励等工作中,学校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先后被评为常州市“平安校园”、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

二是管理重心下移。为进一步落实和细化管理,学校实行了校长室领导下的级部管理,注重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重在拟定年级行动方案,专项策划年级组重大活动,师生评价激励等;分工负责课程、课堂专项工作实施,如教师会、学生会、问题化课堂、教学开放日、备课组建设;负责年级德育、学生活动、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社团活动等。学校的管理职权较为清晰,既以人为本,又细致到位。

三是注重民主管理。发挥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学生自管会、家长委员会、膳食委员会的作用,成立三级学生自管会,逐步深入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发挥共同管理的积极性,多方访谈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畅通渠道,广开言路,定期及随机开放学校;赋予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以议事和决策权力(能否这样表述?);将日常工作项目化,鼓励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师生、家长根据自身职能和专长进行项目申报。

3.坚持探索变革

面对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多数的学校,他作为学校管理者,胸怀教育理想,并勇于实践探索,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从校园文化、德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家校共建等方面全面推进变革,努力凸显“朝阳”特质。他着力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构建朝阳中学“问题化课堂”范式,学校成为上海市问题化学习实验学校;他富有前瞻目光,2015年起积极探索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被评为常州市信息技术示范校;主动开设信息技术公开课,为云南、重庆、广州等地开展同步网络课堂。他领衔“互联网+读写品质提升”项目,申报成功江苏省薄弱初中内涵提升项目,并加入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联盟。学校近几年发展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澎湃新闻、扬子晚报、江苏教育电视台和地市级报纸、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30余次。2017年1月,他代表全省初中校长应邀参加省教育厅、省教育台举办的“江苏教育新蓝图——对话基础教育”大型访谈节目。他被评为常州市高级校长。

4.坚守教育一线

他把教学视作生命,立志做永远的教师。始终不忘教师本色,始终活跃在教学一线,并带头示范开课,曾获江苏省高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省“五四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等奖。他致力于研究作文教学19年,提倡并践行“真情作文,个性作文”,主持常州市“青果在线——殷涛作文名师学校”。在朝阳中学面向省市教师开展讲座、上观摩课10多次,指导、推荐学生作文发表60余篇,获奖10余篇次。

5.坚持研究反思

他注重教育研究和反思,把教育教学重难点转变为课题。主持常州市“十五”“十二五”课题并结题。出版专著《让个性自由张扬吧——个性化作文教学之路》获市社科联评比二等奖。受省教育厅关工委邀请主笔教材《家长必读》(初中版)。现主持市级课题“基于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实践研究”。他注重学习,保持每天阅读、写作4个小时以上,阅读教育经典,并广泛涉猎,跨界阅读,力图在较为深广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理解教育。勤于反思和动笔,在《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常州日报》等发表教育评论40余篇;2019年出版个人教育文集《通往美好的教育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

6.致力传播辐射

为了宣传教育,让更多人受益,他担任龙城网上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青果在线作文名师学校”领衔人,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受众数万人,被评为“青果在线”优秀讲师。2018年担任常州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领衔人,并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培育站;2020年起担任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近三年受邀为常州市新入职教师、优秀班主任培训班、校长班开设讲座20余场。2016年参加中国教育报刊社“送教下乡”大型公益活动。2019年5月在茶山社区义务开班“殷涛读写工作室”,被常州电视台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报道。

八、瞄准“新优质”,使命担当勇作为

我们选择创建新优质学校,期待在70年校庆之际,迎来新蜕变,启动再出发。我们深知,创建新优质学校,“创”是行动,“建”是本质;“创”是过程,“建”是目标。

1.砥砺前行有作为

2015年,学校明确了“办有温度的教育,育有朝气的新人”的教育理念,全体朝阳人求真务实,变革求索,一路筚路蓝缕,也一路高歌奏凯。《食育,提升育人品质》获常州市第六届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评选一等奖;《家校携手,托举朝阳》获常州市第七届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评选二等奖。我校《互联网+时代的读写品质提升项目》成功申报江苏省2019年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发展信息时代的读写素养》成为常州市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上海问题化学习实验基地”“江苏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江苏省影响力学校建设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常州市文明校园”“常州市主动发展优秀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常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常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常州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发展带动了学科组和教师的个人发展。艺体教研组获得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语文教研组获得常州市工人先锋号称号;常州市朝阳中学也被命名为2020-2023年地理学科教研基地。近三年,教师发表省市级以上论文53篇,省市级获奖24篇(其中市二等奖、省三等奖以上14篇)。三年内完成课题结题市级5个,校级3个。目前在研省级项目(课题)2个、市级 2个,校级 5个。

2.示范引领有担当

砥砺前行,力耕不辍,学校内涵不断丰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新优质的道路上走出了别样风景。

一是依托核心项目示范引领。学校以上海问题化学习实验基地为依托,持续推进“问题化学习”课堂教学改革。一方面学校引领和教研组研究相结合,个人实践和团队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全员参与,团队成长。另一方面,学校主动对接周边城市,承办首届“问题化学习力——沪皖苏问题化学习三校联合教研活动”,成为“长三角问题化学习联盟”主席校。问题化课堂研究的影响力不断扩散。2017年以来,我们多次对新疆、广西桂林等地跟岗的骨干教师展示课堂,介绍我校实践经验。殷涛校长应邀为全国年会执教示范课,并做线上培训;一批教师被评为问题化学习研究所品牌教师和种子教师。20208月,我校问题化学习团队受邀为江阴教育干部提供培训;9月,我校问题化学习数学实践案例在全市初中数学期初教研会分享和经验介绍。

二是依托教育行政部门项目合作交流。2018年9月,殷涛校长作为“常州市第二轮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导师,与常州市新桥初级中学的6位语文老师结成师徒。2018年以来,朱巧凤和徐傲林老师主动报名援疆,经过层层选拔,赴新疆伊犁尼勒克县第二中学支教,承担了物理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两位老师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我校和常州市实验初中、常州市实验初中天宁分校、常州市焦溪初级中学结成发展联盟,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研讨。近三年,我校先后与新桥初级中学、洛阳初级中学、横山桥初级中学、东青实验学校、芙蓉初级中学等学校开展结对,10余人次中层干部和教师赴乡村学校交流轮岗,共同发展提高。

三是依托互联网实现远程指导交流。我校是“小蚂蚁千校共建教育云”项目学校,多次开展线上共享教学活动,无偿提供优质资源;2018年4月,我校与芒市民族中学结成联盟校,开展线上互动,线下互访,资源共享,师生共进。20209月,学校在新教育联盟2029共创学校活动中做线上经验介绍,并应邀为“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沙龙活动(北京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作线上讲座;10月,应邀为全国新教育实验第20届研讨会作线上讲座。

四是开展小初衔接研究。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衔接过渡的成败,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公民统招的背景下。2019年起,学校注重研究“小初衔接”项目,和施教区内小学一起开展研讨沙龙活动,力图率先突破教育质量瓶颈2020年,清凉小学五、六年级因校舍改造在我校过渡,更有利于搭建开课、沙龙、研讨的交流平台,目前已举办小初衔接沙龙、食育课程共建、课堂共享活动,常州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3年来,学校为来自南京、无锡、上海、桂林、长沙、韶关等多地的教育代表团做了办学经验分享,学校办学也成为市内外校长培训班的研讨案例。近三年,学校共有国家级媒体报道1篇,省级媒体报道11篇,市级媒体媒体报道90篇,名列局属学校前茅。还有一个控辍保学的数据:2017年流生16人,2018年流生9人,2019年流生3人,2020年流生1人。教育改变命运,在这所校园里也许正悄悄地发生着,见证着。

对照“新优质”的申报条件,我们盘点了学校办学的优势和成果,同时也深感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研究的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体水平还需提高,名优教师比例偏低;特色经验成果还需进一步提炼总结,示范辐射作用还要进一步放大。

只是开始,才是根本。这些问题和不足,正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突破口所在增长点所在。我们将在以下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继续深化课程建设和实施水平,让“朝阳”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着力课型研究,优化“问题化课堂”教学范式,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二是充分发掘平台和资源优势,借助新教育实验学校、问题化学习实验基地、食育课程、读写课程等已有资源,引入更适切的项目和专家等优质资源,推动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做大做强几个精品项目(比如食育、读写、家校合作等),主动承办项目现场会或研讨会,在省市级层面推广宣传,不断扩大办学影响力。

我们深信,教育是为了发展和成就学生,同时发展和成就教师和学校。“旦复旦兮,日月光华”在这所以朝阳命名的学校,我们深信:陪伴着孩子,就是陪伴着希望;创造着教育,就是创造着未来。“苟日新,日日新”,我们将以夸父逐日的精神孜孜以求,不断开掘和丰富新优质教育的内涵,为常州基础教育贡献朝阳力量,让教育如朝阳之光普照每一个生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朝阳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学校地址:常州市劳动中路105号  电话:0519-88813492 E-mail: cyzx@czedu.cn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