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朝阳中学欢迎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让“问题化学习力”可见 |
朝阳中学开展“问题化学习”教学实践和研讨活动 |
发表日期: 2020-06-02 录入者:王艳 访问量: 来源:原创 |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为改进课堂教学,扎实推进学校基于问题化学习的课堂变革,近日,朝阳中学开展了一次深入实践的公开课教学和研讨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品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此次公开课活动还邀请了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曹介良老师和实验初级中学张伟刚老师对公开课进行了观摩和评价。 作为朝阳中学“问题化学习”研究活动的重要环节,本次公开课分为理科组和文科组两个大组,由数学和语文两门学科的优秀青年教师分别开设了两节公开课。数学组朱珍珍老师开设的课题为《定义和命题》,而语文组赵琪老师开设的课题为《一棵小桃树》。课堂上,两位青年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开展了“问题化”学习,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主讨论,从解决一连串问题链的过程中理解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和核心,把学习转变成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活动。 在评价环节,两位嘉宾也对朝阳中学的“问题化学习”课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实验中学张伟刚老师对数学课《定义和命题》进行了评价: 他认为从目标层面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能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起点真实,通过问题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本课内容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识。从过程与方法层面上,他认为朱老师的设计模块清晰,结构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学习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问题设计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问题解答注重激励性、引导性和适度性;能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启发学生思维,解决学生问题。从评价层面上来说,学生专注认真,知识掌握度较好,在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了一些基本策略;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观点和见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课堂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好。与此同时,张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在情境创设环节可以多举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例,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义与命题的关系可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这也可作为贯穿本节课的主线,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田家炳中学曹介良老师对语文课《一棵小桃树》进行了评价: 他认为评价一节好课,要看有没有用好文本,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是不是一节学生有发展的语文课。设计一节好课,教学目标要合适、切实学生,要和文本的特点契合,目标的数量要合适,教学环节要扣目标,每一个环节有一个学习过程的展开,每个环节要有任务引领、方法指导和学生反馈。在他看来,赵老师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耐心细致阅读文本和表达的能力。学生勇于参与、大胆发言,心理素质得到培养,探究、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此外曹老师认为,本节课也略有不足,比如人物形象分析稍感薄弱,一类文章学习方法可在几篇文章学习后进行概括。 本次“问题化学习”教学实践和研讨活动颇具新意,除数学和语文本学科组的嘉宾点评之后,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参与了评课活动。这些教师虽不是数学和语文专业,但是在对于“问题化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理解方面,也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看法。 本次课堂教学实践和研讨活动,给朝阳中学的教师们搭建了很好的锻炼自我、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实现了教师间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此外,还切实引导了教师深入探讨问题化学习课堂的教学规律,研习基于问题化、基于三单的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赵亮) 附:听课教师精彩点评 本堂课朱珍珍老师通过课堂前的问题设置,对本课堂学生的积极引导与提问,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意义,并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三位一体的提问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面对不同的创设情境,回答不同的问题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了解并知道“定义与命题”的正确含义。 ——数学组张倩老师 通过本节课,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关于问题化学习课堂教学。 赵琪老师首先以学生的问题为基础,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之后,形成了本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凸显了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既有问题与学科问题相结合,这一点,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值得去思考运用。 ——英语组丁春华老师 历史组结合《让“问题化学习力”可见——课堂评价参照表》进行了认真的观摩,第一个观察维度“问题的发现力”,完全达成,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问题, 能够清楚地表达问题,能够理解倾听他人问题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摸到学生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清晰表达问题 ,鼓励学生相互倾听问题,指导学生提问学科视角。接下来的几个维度,“问题的建构力,问题的解决力,问题的反思力,问题化学习的设计力”大成都也非常好。 整体而言,本节课对于问题化学习进行很好的探索,为历史组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节课略带有点遗憾,最后问题的解决,时间上略显仓促,如将教学时间再优化调整,必将更完美。 ——历史组王鑫老师 |
![]() ![]() |
主办单位:常州市朝阳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