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朝阳中学组本研修实施建议
发布时间:2021-07-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志辉

朝阳中学组本研修实施建议

教师发展处

为什么要组本研修(组本研修的意义)

教研工作对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教研组和集备组,建立与学校课程改革和办学思想相适应的以组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我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学校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学科教研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组织,是学校学科教师间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共生的重要场所,是开展校本研修的主要基地。学科教研组作用发挥得怎样,组本研修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施科研兴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学校办学和育人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组本研修(组本研修的概念和要素)

组本研修是校本研修的组本化和具体细化,是“为了教师”、“在教研组中”、“基于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围绕学校的问题导学和共同体建设校本研究主题,,各教研组结合组情展开研修,将各教研组研修融合,加以学校宏观层面的架构和综合述评,即为校本教研。

组本教研的基本要素: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认为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教师的自我反思是组本研修的基础和前提。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的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估能力。

教师的自我反思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或组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对话,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的纽带。因此,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2.同伴互助(学习共同体)是组本研修的标志和灵魂。组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助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就组本教研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共同体的研究,惟有教师共同体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引领是组本研修的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组本研修是在“本组”开展的,是围绕本组、本学科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的,但它不仅要依靠组内的力量,还要依靠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

如何开展组本研修(组本研修开展的方法)

影响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质量的主要问题:1、校本研究概念模糊;2、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的组织规范性不够;3、教研组校本研修的开展缺乏针对性;4、教研组校本研修缺少评价反思环节。

1、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校本研修主题设定组本研修目标和主题

    完整组本研修包括:主题——必要性分析——总目标和子目标——总次数——每次活动时间和用时——活动要求——地点——主持人——参研人员——准备——形式——具体过程设计——作业——效果反馈。

2、以课例为载体,实施“从问题到主题”的组本研修。

课例研究即教师们在一起对一个特定的具体课例的教学进行探讨。研究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步骤:组成研究小组→确定研究目标→集体备课 (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计划) →课堂教学 (收集第一手的教学现场资料) →课后讨论(分析教学现场师生表现) →重复前面的课堂教学和课后讨论环节→得出结论 (提出研究报告)。教师参与的活动主要是:合作+计划+教学+观察+反思+改进。

课例研究是在传统教研活动基础上的精致化”,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课例研究试图克服传统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弊病和问题增加教研活动中聚焦课堂的研究含量有以下一些操作要点2013.7人民教育,杨玉东):

    1有主题在问题驱动下聚焦研讨

    课例研究中事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研究主题,主题切忌大而全、面面俱到,不要试图通过一次课例研究解决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次课例研究加深对一个小的研究问题的认识,事先明确课例研究主题,针对小的具体问题开展讨论,教研活动才有可能在问题的驱动下逐步聚焦。

    2有目标在分工合作中互补受益

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个别教师备课上课其他教师只是到现场听听看看说说缺乏深度投入课例研究则引导每位教师制订有差异的学习目标即关注点),把教师的差异作为分工合作的重要资源在备课观课研课的每个环节,每位参与教师根据自己的目标关注点参与研讨和观察。

(3)有方法:在技术支撑下突破经验局限。令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学校教研活动中总是“你说、我说、大家说”,似乎很难跳出感触式的经验怪圈。 课例研究中则需要有意识地引进一些课堂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以此来审视经验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例如:对于教学任务设计,可以采用认知水平上升或下降的分析方法来判断,对于课堂效果的观察是基于量表的观察、分析和评议。

(4)有积淀:在连环改进中留下痕迹

教研组有时会围绕几次“磨课”展开一系列教研活动,但认真反省这一系列研讨内容,参与者常常会感觉研讨内容好像是“从头再来”“似曾相识”,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课例研究要让参与者头脑中留下痕迹、有所积淀,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主持人不能只是简单的“传话筒”,需要反复地梳理教研活动中得到的观点和共识。例如在活动结束前,主持人需要针对课例研究的主题进行梳理,通过这次讨论,问题主要聚焦在哪几个方面, 其中哪些提出了改进的操作性建议,哪些还没有。当下一次跟进的教学研讨开始前,主持人同样需要再次阐述上次的研讨共识,这样新的一次讨论就有了基础。主持人不断地梳理课例研究中讨论问题的共识、分歧或建议,使课例研究的主题不断在前一次基础上深入进行,避免观点的重复和无序。

    其次,有积淀还表现为每个参与者按照分工任务所撰写的小结或反思——这次课例研

究中本人承担了什么观察任务或记录角度,几次观课在这个角度的纵向记录中比较出什么结果,由这一系列的记录对一类课的启发和建议是什么。这种撰写的过程本身承载着深刻的思考,对于思维的挑战较高,撰写的结果更是本次课例研究中观点和想法的客观物化和外在表现。

组本研修管理制度

  一、实施人文管理,创设校本教研良好氛围,保障课改工作的有效开展。
  管理就是习惯。要使教师认同和参与组本教研,首先不是怎样去要求教师,管理教师,而是要引导教师养成自觉参与校本教研的习惯,关键又在于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氛围。
  1、包组式管理+亲身参与制。
  要让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管理者首先要做好一名研究者。努力做到“四个一”抓好一个学科,整体规化学科的教研活动;管好一个学科,组织组内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及时了解各教师的研究动态;参与其它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与他们一块总结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学到其它组内先进的教研方法或形势,加以己用。

    2、激励式评价+主动参与制。
  校本教研的真正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愿意参与乐于参与,教研工作才会富有实效。为了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学校会更重视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激励评价,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如:优秀教研组的考核评比倾斜,把老师们的作品印成校刊校册等。虽然并不是多大的荣耀,但它却能让教师感受到劳动和探索得到认可的愉悦,愿意把校本教研当成幸福事,乐此不疲地参与进去。
  二、实施层级负责,扫除课改路上的荆棘和障碍。
    1教师层面:“个人诊断反思”式教研模式——解决教师课堂生成的问题。材料定期上交集备组。
    2集备组层面:“自主合作式”教研模式——解决各组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材料定期上交教研组、课程处。
    3教研组层面:“集体会诊式”教研模式——解决课改途中的焦点问题。材料定期上交课程处。

     4学校层面:“同伴互动式”教研模式——为践行课改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朝阳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学校地址:常州市劳动中路105号  电话:0519-88813492 E-mail: cyzx@czedu.cn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